{{ printText }}
丁香花开别样红——西宁市推动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 publishText }} 2025-04-25 15:39:35
{{ fontText }} {{item.label}}

近年来,西宁市坚持把抓实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提升党员能力素质、夯实基层组织基础的重要抓手,在创新方式方法、用好本地资源、完善制度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相互衔接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分层分类 靶向施教

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注重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多倾听群众的诉求和愿望,多干点群众满意的事……”近日,在西宁市举办的“强基赋能”行动网络训练营上,一堂党课正在通过“青海党建数字化平台”展开,其参加对象与以往大不相同,通过客户端听课的都是“清一色”的新“任职”大学生村党组织书记。为党员干部量身打造“特色餐”,这是西宁市按照分层分类靶向施教的一个缩影。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西宁市委组织在调研中发现,乡镇(街道)党校主阵地“源动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还不同程度存在“新老一堂课”“咸淡一锅煮”等现象,培训时间和内容较为随意、培训形式单一,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西宁市所属党员行业领域广泛,思想问题多元,推开分层分类靶向施教,更有利于‘养分’的精准供给。”市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介绍,西宁市按照农村、城市社区、机关和新兴领域等党员类别,按照“分类进行思想摸底、分层实施培训授课、分批开展实践活动”的思路,会同市委党校选定30余个教育培训主题,梳理课程重点和转化难点,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校教师统筹讲、支部书记定期讲、普通党员随机讲等模式,有针对性地设置教育内容、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分层次、分步骤、分时段安排课程内容,实现内容整合、课题分解、一体推进,使教育培训更好敲准鼓点。

与此同时,西宁市持续深化“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并整合全市教育资源,从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员代表等9个层面,推荐选聘146名讲师组建“党课讲师团”,从农业、林草等15个领域选聘133名专家成立“专家服务队”,下基层送党课、送技术,培养了一批优秀讲师和专家成员,施教者分头备课,受教人分类听课。针对不同领域党员实际,采取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和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党员履职尽责,推动学用转化。

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教育更加贴近实际。前不久,组织开展的全市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市级重点班上,有的党组织书记提出面对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时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副处长郭亭结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与大家展开交流,通过互动式问答、话题式讨论,引发大家强烈共鸣。“以往的培训班课上听的都是‘大道理’,现在听到的是真情实意,更有感染力。”西宁市排水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张生杰感慨道。

新模式带来新变化。靶向施教让教育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今年以来,在组织开展的市级重点班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实施党员教育精准化培训工作的好评率较以往有明显提升。

师资共享 借力兴教

由“单打独斗”到“借梯上楼”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未来。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在跳跃的音符中共同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艺术沉浸中沐浴信仰之光……”4月下旬,西宁市组织举办的年轻党员干部培训市级重点班走进西宁市城市馆开展现地教学,由西宁城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建部团委书记田星,编排的一堂“以史串歌、以歌叙史”的红色音乐主题党课作为开场让大家耳目一新。

思想不能封闭,党员教育培训同样不能封闭。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负责人殷海介绍,各级党组织在结合形势,自行设置、开发课题上深入基层不够,没有深入了解基层党员的工作实际、知识短板和关注热点,不善于挖掘身边教育资源;有的习惯“单打独斗”,不愿“协同配合”,还存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的现象,不善于借力借势,关起门来搞教育,党员教育工作理念有待更新。

近年来,西宁市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围绕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精品党课。印发“党课讲师团”讲师授课课程选学目录,供基层党组织选学。借助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西宁市党建综合服务中心、西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等32家省级、市级“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探索“延伸课堂、同研共学”融合抓教方法路子,打造“一县一基地、一县一特色、一点一课堂”的党员教育培训阵地,方便全市各级党组织进行“点单式”学习,打造了覆盖全员、辐射周边的教育阵地课堂。

思路一变天地宽。网络发展到哪里,党员教育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为破解基层党校优质师资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西宁市紧跟网络时代趋势,着眼党员队伍的新需求,运用省市党建数字化平台上联机关党委、下通基层党员的优势,将网络技术与党员教育培训、日常管理等融合创新,搭建“云端矩阵”,打造“党课讲师团·三库一平台”(师资库、课程库、阵地库和公开课平台)体系。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线上组织、管理和备案机制,延伸党员教育“触角”,推动党员教育资源全面“上线”,使网络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创新党员教育的“最大增量”。

“党建数字化平台是我们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锤炼党性修养的重要阵地。”市委组织信息中心副主任张顺祥介绍,针对党员基数大、领域分布广泛、流动党员数量相对省内其他市(州)较多的实际,紧跟网络时代趋势,发挥新媒体快速便捷、资源丰富、受众广泛等优势,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把理论学习、党课教育、讨论交流等内容搬到“党建数字化平台”上,确保党员随时随地都能在线上学理论、受教育。

打破教育壁垒,释放教育红利。如今,利用本地“资源池”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已成为西宁市的常态做法,为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和阵地注入了“源头活水”,实现党员在“家门口”学习充电。

协同联动 从严抓教

由“见缝插针”到“刚性落实”

“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培训全过程,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丰富性、趣味性,提升培训吸引力,让党员坐得住、学得进、用得上……”今年初,西宁市召开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上,对去年各级党委(党组)抓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复盘,并着眼于完成新一轮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研究压实2025度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举措。会上,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不深不实,各基层单位党(工)委和党总支的直接实施责任、党支部的具体组织责任不精不细,抓教育培训重痕迹轻实效等多个问题被列入限期整改清单。

“出现这类顽症,根本原因是党委(党组)没有统筹好、基层党组织责任没压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在抓教实践中感到,党员教育培训不是“软指标”,不能“见缝插针”式安排教育,必须明确其要求,立起从严抓教“硬标尺”。

基于这一认识,西宁市着眼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下篇文章”,在严格落实训前教育、过程督导、学后检验机制的同时,完善党员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修订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研究制订党员教育年度培训计划,从聚焦总体目标、把握重点内容、优化组织形式、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作出硬性规范,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巡查的重要内容,重点突出党委(党组)议教管教、组织人事部门抓教查教、纪检部门督教促教等制度落实,逐级明确教学职责,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教育培训有保证。同时还在乡科级党委建立教育联系点、设立教育联络员,建立双向互动反馈机制,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定期反馈教育落实情况。并联合各地区各单位采取座谈调研、跟课听课、党员评课等方式共同抓好教育培训落实,让教育的“软环节”有了“硬标准”。

“有了制度机制抓手,我们开展教育培训更加务实高效。”西宁市湟源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田朝阳说,无论是日常教学遇到难题,还是上下协调出现障碍,解决起来都有章可循。前不久,几名请假未参加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的县级领导干部,返回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参加教育补课,既带头强化了党员干部的主动性自觉性,又提升了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效果。

教育课堂蓄能,推动发展见效。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有力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培训的功能作用正在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改革发展和联系服务群众等一线工作中得到充分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