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门源县泉口镇旱台村,一排排杨树沿街道两旁整齐排列,映入眼帘的不仅有干净而又宽敞的“石榴籽”广场,还有提档升级后富有新时代气息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这是门源县开展基层党建“双提一优”专项行动的成果缩影。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州组织部长会议精神,门源县聚焦问题短板,以实施基层党建“守正聚力·赋能创新”工程为抓手,着力开展“双提一优”专项行动,进一步健全活动阵地功能、提升组织生活质效、焕发党建品牌活力。
“‘双提一优’即组织生活‘软件’提质,活动阵地‘硬件’提标,党建示范‘品牌’创优。我们以‘先规范,后示范’的工作思路,在完善阵地标准化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党建品牌创建,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门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董明海说道。
领题,让“双提一优”破冰攻坚
“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抓基层党建是职责所在。把‘双提一优’作为自己的党建项目,通过示范引领,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创新亮点,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合力把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实在。”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长峰说。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门源县将基层党组织“双提一优”示范引领工程作为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党建项目,及时纳入全县组织工作要点和基层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重要指标,以工作例会“听”,实地督导“看”,全方位调度。同时,坚持结果导向,将“双提一优”示范引领工程作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大练兵·擂台大比武”县级比武评比内容,确保党建项目实施见行见效。
破题,让“双提一优”赋能提质
“如何提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让乡村治理从原来的只靠村干部‘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转变为现在的干群积极参与‘跳集体舞’的良好局面,是摆在我们乡党委面前的重要课题。”麻莲乡党委书记将自己破解群众参与社会治理难题的想法和思路娓娓道来。
2023年,麻莲乡以“双提一优”为抓手,通过设立“爱心超市”,探索建立《乡村社会治理暨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1651”共管机制》,采取“党建+评比+积分+兑换”的形式,对村民进行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逐步形成“村两委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
“当群众缺什么时,就会想到家门口的积分超市,把积分超市当成日常的‘购物超市’后,也更好地规范群众在文明实践中的习惯,在日常的‘攒’分中,也在‘攒’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即便群众兑换的物品虽小,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同时,这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新动力和干事创业的新活力。”麻莲乡下麻莲村党支部书记马文奎说道。这也是“双提一优”在基层发挥效应的一处生动脚本。
此外,针对不同领域党组织设置不同建设标准,村(社区)党组织围绕“一厅一校四室五亮六有”标准,其他领域党组织围绕“四亮六有”标准,优化阵地服务功能,合理设置功能区域,统一制作标牌。全县241个基层党组织全部按要求达标,并以农牧民党员冬春训、农牧民党员夜校为载体,依托远程教育设备,组织党员群众在活动阵地开展政治理论、种养殖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和文体活动,使活动阵地真正“用”起来。同时,以“七有”创建标准和4个阶段创建步骤,对在党建工作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典型做法、特色亮点进行系统总结提炼,形成党建品牌,并通过宣传创建经验和成效,鼓舞先进、激励后进。
扩题,让“双提一优”提档升级
“通过去年一年的努力,我们‘双提一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组织生活更加规范、党员教育更加规范、活动阵地更加规范,做到了‘实用化、美观化、舒心化’,党群活动、文化活动、便民服务等各项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在今年的乡镇组织委员例会上,大家一起总结着“双提一优”的工作成效。
2024年,门源县以州委组织部“十抓十促”为重点任务,依托村(社区)“十有”工程,继续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以“党建项目化”持续深化“双提一优”示范引领工程,组织开展“党建品牌提升年”等,进一步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完善活动阵地服务功能,优化品牌创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冲高线、攀高梯、展新颜。
“如果说书记是‘点’,那么党员就是‘线’,群众就是‘面’。我们将继续抓牢党组织书记这个‘牛鼻子’,以党建项目化为抓手,致力于以‘点’连‘线’带‘面’,进一步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的积极性带动起来,深化‘双提一优’内涵和外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力量。”董明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