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宁之名 赴招贤之约
——西宁市2024年“组团式”赴外引才活动侧记
业以才兴,功以才兴。12月3日至9日,西宁市积极组织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10家事业单位,赴昆明、重庆、西安、兰州参加青海省2024年“组团式”赴外引才专场招聘会,开启了一段跨越千里的招贤纳才之旅。
带来回乡发展兴业机遇
此次赴外引才活动,精心筛选10家事业单位,靶向设置30余个急需紧缺岗位,招聘需求医疗卫生、教育教学、农业技术、绿色算力等多个领域,诚邀高校学子加入西宁市建设“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的队伍中来。
就读于云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马艳在听完招聘工作人员介绍完岗位要求后说:“这次活动给我们异地求学的青海籍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就业机会,开通了回乡干事创业的绿色通道,我为家乡的发展变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看到很多同学在踊跃报名,希望大家能找到心仪的岗位,回到家乡尽绵薄之力”。
为推动赴外引才活动取得实效,西宁市采取“集中招录+自主引才”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参加全省“组团式”专场引才,主动组织医疗、教育、农业系统相关单位进校园开展专场招聘等活动,实现“规定环节”“自选动作”双管齐下、协同发力。
“在人才引进平台、政策方面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希望大批懂青海、爱青海的优秀青年人才,与我们一起投入夏都西宁建设中来。”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翟学成对此次招聘活动信心满满。“希望今后赴外校园引才活动越办越好,帮助学校引进更多优质人才,为西宁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近年来,西宁市将参加“组团式”赴外引才活动作为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有效途径,为聚力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带来诚意满满政策礼包
“对我而言,‘雪豹之都’西宁市校园引才政策非常吸引,据我了解,全职引进博士生直接认定‘拔尖人才’后,既能享受省市两级一次性发放的安家费50万元,还能享受高级职称评定时间比内地其他城市缩短整整5—10年的优惠”来自重庆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龙涛对记者说道。
干事创业离不开人才,人才政策决定引才质量,只有有实实在在的好政策,才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近年来,西宁市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营造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持续优化引才用才的政策举措,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市级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全职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符合年度引进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公告内相关条件的,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对全职引进的博士研究生,可被直接认定为“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引进拔尖人才,给予省级一次性特殊支持(安家费),此外再由市人才开发基金再一次性配套给予相应来宁安家费;全职引进的硕士研究生,由市人才开发基金一次性给予来宁安家费,并可优先申报西宁市“夏都菁英”行动计划。同时,西宁市各县区、各用人单位也结合实际制定了个性化的人才政策,全力解决人才到宁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身、安心、安业,助力实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带来多元长效引才机制
“很开心能成为西宁市‘校园引才大使’,作为一直心系家乡西宁的大学生,让身边人看到西宁、了解西宁、来到西宁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在西宁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展区,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参加活动的求职者颁发“校园引才大使”聘书。“校园引才大使”聘期为1年,鼓励受聘的高校学子、学校工作人员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多渠道积极宣传西宁市人才政策及人才发展环境,发布企业招聘信息等,以才聚才,以才兴业。
活动过程中,西宁市提前谋划,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拓宽引才渠道,通过发放以西宁“雪豹之都”城市IP形象“宁萌”为元素制作的文创产品,在认真做好岗位需求、引才政策介绍的同时注重大力宣传推介西宁文化、城市魅力,让大家对西宁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致力叫响“夏都西宁”城市IP,不断擦亮城市名片,提升了西宁知名度。
用最优的政策引人才、以最优的服务留人才、把最美的风景给人才。市委人才办主动与西北师范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农业大学3所高校取得联系,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常态化招才引智工作协同机制,签订人才引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并设立首批“西宁市招才引智工作站”,为实现引才模式由点扩面迭代升级打牢了坚实基础。
西宁市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组团式’赴外引才活动已经成为增加全市人才数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更大的突破,在形式上,我们从‘就地等才’到‘上门请才’、从‘单兵作战’到‘组团作战’;在用人主体上,从市直事业单位扩大到市域范围内的单位、企业全覆盖,特别是今年,我们在发展‘校园引才大使’的基础上,建立了‘招才引智工作站’、开展城市文化推介等,帮助我们引进了更多急需紧缺人才,更好地服务西宁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此次引才活动,西宁市共接收求职简历565余份,签订意向协议64份、新聘“引才大使”30名。